中水處理系統

我們每個臺灣人一天平均會用掉 270 公升的水,但喝下肚子裡的平均只有 2 公升,你有沒有想過,其他 268 公升的水都用到哪裡去了呢?

有的水被拿去沖馬桶,這部分每天大概是 60 ~ 70 公升,剩下的有的拿去洗澡、洗衣服、洗菜、洗碗、洗車、澆花…等等。

因為沖馬桶的水會跟大便接觸,可能含有致病菌跟寄生蟲卵,所以不能被重新使用,因此我們稱廁所出來的水叫「黑水」。而相對於黑水,其他用途的水則可以被重複收集使用,所以我們又叫這些水「灰水」或「中水」,對我而言,這些水是只用到一半,還能繼續使用的哦。

一個很簡單的中水使用方法,就是我們能拿洗米水來澆花,或是把洗米水放在陶鍋裡煮,用來保養鍋子,甚至有人會拿洗米水來洗頭保養頭髮,這都是利用中水沒有致病菌,所以可以安全地被我們拿來做其他用途的特性,讓水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用途,我們也就相對能省下更多的水囉!

在宜蘭的時候,我們因為想節省生活的用水,所以很努力地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水的使用循環。例如洗米水或是煮麵的水,因為裡面含有一些澱粉,所以去油力很好,很適合拿來洗碗,等洗完碗之後,洗碗水我們會收集起來,用來沖馬桶或是澆花。

為了做到這件事,我們一邊把馬桶的水箱管線關閉,因此我們的水箱永遠都沒有水,只能靠我們提水去沖;一邊則是把流理檯的水管拔掉,下方接一個水桶,用來承接我們洗菜、洗碗後的水。常常有朋友來我們家洗碗,因為擔心水會滿出水桶,所以都想盡各種辦法減少用水,然後才發現他們平常洗碗的習慣浪費了很多的水呢!

又像是洗澡的時候,就算是淋浴,我們還是會站在浴盆裡洗澡,這樣子可以把洗澡水收集起來,拿來洗第一次的衣服,或是拿來洗尿布,把泥沙、尿液先洗掉,最後再用清水洗乾淨,(洗完的水還是會再留下來沖馬桶或澆花),這讓我們省下大量的水,而且衣服還是一樣很乾淨。

搬到台東之後,因為家中是使用酵素洗碗,洗衣服也是使用生物可分解的洗劑,所以我們自己改裝管線,把廚房的排水管拉出來到菜園上方,澆灌樹薯順便施肥;洗衣機的水則是排到菜園中間,經過落葉及野草過濾後,入滲到土中,當成蔬菜們的灌溉用水。下一步,我們想在浴室的排水管出口旁種上香蕉,利用香蕉耐水耐肥的特性,來處理洗澡後的大量有機質。

我們將家中洗衣機的管線接到菜園中間,入滲到土壤中,成為蔬菜們的灌溉水。

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常常會在洗澡的同時把衣服直接放在腳下,當把洗頭或洗澡的肥皂泡泡沖下來的時候,腳就開始邊踩邊洗衣服了,等洗完澡了,衣服也差不多洗好了,也是一舉兩得又節省時間的好方法呢!事實上,在德國就有一種洗衣機是專門設計成有兩條進水管,一條接洗澡水來當第一次洗衣的水,等到最後需要洗淨時才用另一條加自來水,在洗衣服的同時,一樣能省下大量的水哦!

說到德國,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七本林登生態村看到的設計。他們整個生態村的房子在興建時都必須要把中水管線放進去,所有建築物的中水都會被收集到一個埋在地下的大水槽裡,水槽上方有一片鐵絲網把大塊的雜質過濾,接著中水會被導向一片蘆葦田,這些營養豐富的中水會一滴一滴地滲進蘆葦的根部,透過蘆葦細又密的根系,把水中所有的營養成分吸收。在這之後,蘆葦們會被採收拿去覆蓋大便做堆肥,而過濾後的水收集起來送到實驗室去檢驗,水質跟自來水是一樣好,而且還沒有餘氯的困擾。只可惜德國法規不允許他們使用非自來水公司的水做日常生活使用,因此他們的蔬菜跟果樹們就有福啦,這些過濾後的中水都被送去灌溉了。

七本林登的中水會統一排放到一個蓄水槽中,水槽上方有一張鐵網攔截雜質。
接著用抽水馬達將中水用滴灌的方式,滴入三片蘆葦田中過濾,三片田區會輪流採收

台灣對待黑水及中水的方式,是一視同仁,把他們稱為「汙水」,為了統一處理汙水,所以在民國 88 年之後,我們把所有的家庭廢水,都排進了本來只應該裝黑水、尿液跟大便的化糞池中,原意是好的,希望借助廚房富含有機質的中水,提供化糞池內微生物養分,但結果卻是一場災難。

原來,在化糞池中可以幫忙「化糞」的微生物,分成好氧菌跟厭氧菌,其中好氧菌繁殖快,因此分解的速度也快,厭氧菌則需要 10 天左右的時間來慢慢繁殖,所以分解速度慢。所以幫忙分解大便的主力,其實是好氧菌。但自從其他的家庭中水來了,帶來了三個問題:一、廚房來的大量油脂,蓋在水體表面,這些油脂會形成自由基,攻擊所有的微生物;二、油脂結合浴室來的肥皂水跟汙垢遇在一起會硬化,像一個厚厚的蓋子卡在化糞池上方,隔絕了氧氣進入,所以好氧菌大量死亡,分解只能靠厭氧菌;三、因為水量變大了,所以汙水能停留在化糞池內的時間也大幅縮短,以往還能讓大便們安心地待在化糞池裡被慢慢分解,現在化糞池內的水才停留不到一天就會流出去,因此厭氧菌根本來不及繁殖,更談不上要幫忙吃大便了!

因此,台灣的水肥業從民國 88 年之後,就變得非常忙碌,據工研院統計,台灣每天需要抽出 5000 噸的水肥,但全台只有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五個水肥處理場,而且每天能處理的量加起來也不過是 890 公噸。換句話說,全台每天有 4000 噸的水肥憑空消失了!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這些水肥最後可能是被埋進土裡,或是排進河川裡,有可能造成土壤及河川汙染,或是河川優養化的問題。

所以,為了要保護自家化糞池裡辛勤分解大便的微生物們,我們可以做一些事來幫助他們。首先,檢查家中的清潔劑,看看是否有殺菌成分、或是強酸強鹼物質,因為這些會破壞化糞池內的菌相,讓微生物的數量減少哦。其次,所有的廚餘和油脂盡可能收起來堆肥,減少油脂進入化糞池的可能性。第三,重複利用中水,減少每天排入化糞池的水量,讓微生物有時間能繁殖,分解水中的有機質,如此一來,不但能讓化糞池重新發揮功能,也可以節省許多的日常生活用水哦!

樸門小盒子:今天想介紹的原則是:將所有元素放在最適合的位置,讓他們能發揮最大的效益。當我們在進行一個系統的設計時,會想辦法把每個元素放在一個能夠跟其他元素合作的位置,這樣子元素之間會互相合作,對我們的管理最省力,而且效果最好。例如要發揮雞可以幫忙除草、捉蟲、施肥的功能,那我們就該把雞放在果園裡,讓牠們自己去找蟲、找草來吃,並在果樹邊大便,而不要把牠們關在籠子裡,還要費力去拔草、抓蟲來給牠們吃,最後再把大便收集起來放到果園裡。

這個原則的另一個延伸則跟今天的主題很有關係,就是我們要想辦法安排元素停留在系統內的位置,讓這個元素能發揮最大的效益。例如水,我們可以先拿來洗米,接著用一個盆子裝著,等吃完飯就能拿來洗碗,然後把洗完碗的水拿到菜園去澆花,讓水裡的有機質順便施肥。這樣子水就在我們的系統裡走了三個位置,幫了我們三個忙哦!( By 樸谷工坊 Parama;初登於地球公民365雜誌)

本篇相關資料來源: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0568  4000噸水肥 每天竄流全台
http://e-info.org.tw/node/86040  為什麼現在的「化糞池」不會「化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