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門式的金錢觀

本頁選單目錄:開源節流*時間銀行企業社會責任Work less, live a little

*開源節流 *

” It’s not how much you earn, it’s how much you save “
你賺多少錢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存得下多少。

我和老爺剛認識三、四個月時,有一天聊起彼此的財務狀況,他很直接地跟我說我的信用卡費有點高,當時有被他的直接嚇到,但當晚我仔細又認真地思考帳單上這些信用卡費的來源,突然覺得有點笨,心想 “我為何要拼命賺錢又拼命把它花掉啊?” 轉念之後,我開始認真計算我的開銷,漸漸地物慾開始降低,卡費自然就愈來愈少。

後來進入樸門生活後,我的腦海常常會浮現老爺上面說的這句話,即使當初他說這句話的出發點是針對我的消費行為,但其實這句話可以應用在許多生活的層面上。比如說我們常發現換工們來到園區後,手機總是耗電很快 (我們家在偏遠地區),雖然他們都知道要在白天、太陽正大時充電,因為我們家是使用太陽能蓄電系統,晚上的電力都要靠白天儲存進電池的維持;如此頻繁地需要充電這件事,往往會讓我又想到上面這句話,只是套入電力的情境:It’s not how much electricity it generates, it’s how much we save it or use it at the end of the day. 一天生產多少電力不是重點,而是我們如何去使用它並儲存它。難道生產充足,我們就應該無限制地一直使用它嗎? 這就跟我當時面對高額卡費時想到:難道我賺比別人多,就應該一直花嗎? 的心情相似。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許多我們過得太舒適而不小心忽略的小細節,不論是金錢、電力、水資源、食物等,使用沒注意很容易就陷入過度使用或甚至浪費的情形。好比以往水氣豐沛的台灣很少有缺水或限水的情形,許多人洗澡洗個 10 ~ 30 分鐘都是常態,但隨著氣候危機持續拉緊報,誰能保證以後台灣不會有像澳洲旱災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珍惜手邊的各式資源是樸門生活裡很大的一個環節,必須要認真分析、取所需,再徹底實踐才行啊~~

老爺很常四處搜集別人不要的”垃圾”,再慢慢將其轉化為有用的建材;全球閒置的物品如此多,我們是否能做到珍惜各式資源、不浪費呢?

*Time-banking 時間銀行*

這兩天電工終於又有時間來我們家了,只見老爺認真的跟電工一起處理我們屋內各式插座和電纜,還加裝新的電燈,期待明天最終的成果。

Time-banking 的概念這幾年來相信大家已不陌生,我們一直以來都認為這是讓人和人之間,搭建起緊密連結的橋樑。電工太太想要請老爺設計他們家裡的菜園,我們想要屋子裡各式的電路更完善,與其彼此給付對方時間上的工資,不如乾脆時間抵時間,各自支出材料費,何樂而不為?

老爺邊幫忙電工、邊學習新的電子資訊。

這麼多年來,我們對於金錢的追求慾望愈來愈低,基本上每年只要賺夠用、能支付地價稅、車險、我的保險和網路就好,平均月支出大概 $300~350 澳幣左右。能將月支出降到那麼低的一個方法,除了種自己吃的菜、大量購買穀物類之外,就是善用我們和當地社群的連結,不論是用 time-banking 以時間換時間,或是 bartering 以物易物都是能間接省錢的好方法。

上個星期我拿家裡一台閒置已久的商用電子磅秤跟有機雞蛋小姐達成交易,一台磅秤換 12 打有機雞蛋,實在很划算 ! 之前,我也用家裡種的各式作物跟按摩師交換按摩時數,這些交易都讓我跟對方的關係更密切,也在交換的過程中,更加了解彼此。這回,老爺和電工先生除了以實質的時間抵時間之外,他也間接從電工先生身上學到了一些他以前在大學沒學到的電子知識,對於目前澳洲太陽能系統(不論是 grid-connect 或是 off grid) 更加了解,他興奮地說如果哪天我們有機會去第三國做志工,他一定可以勝任太陽能系統電工的責任。我相信等老爺去幫電工太太設計菜圃時,她也一定可以從老爺身上學到許多種植的知識。這就是我們對 time-banking 樂在其中的原因;有一技之長的確可以賺大錢,但可以用時間去交換技能時,我們還可以學到另一個領域的知識,並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又豈是單單金錢能衡量的呢?

一位來幫我們挖洞的先生,以前有做過伐木的工作,因此教了我們一種用繩索搬動重木的方式,而不是用蠻力硬搬重木,這樣的交流跟互相學習常常是我在 Bartering 或 Time-banking 最大的收穫

*企業社會責任 CSR*

大家有聽過: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簡稱CSR)嗎? 簡單來說,就是企業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不光只是替股東和老闆賺錢而已,還要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近年來有許多企業甚至更近一步做到將勞工的工作環境和權益都提升,達到另一個領域的 CSR。

大約四、五年前,澳洲樸門圈興起一股 “Change your banks” 風潮。活動訴求是希望大家把存款存進 “不投資也不貸款給傷害環境企業” 的銀行;當時澳洲四大銀行裡的其中一家銀行,貸款給 BP 貝殼石油公司,讓該公司在某海域執行深油鑽油,對當地生態造成極大的影響。這起新聞在澳洲被報導後,掀起了極大的迴響,後續也演變成大家連退休金帳戶都轉放到願意推動當地社群跟有持續執行 CSR 的退休金管理公司。當時老爺也將我們身上大部分的存款,改存進鎮上一家持續有在支持當地小型企業的銀行;同時間上網做了一些功課後,再把他的退休金轉到另一家公司。猶記他當時要填寫轉換公司的理由時,他很直接地寫上:Because I dislike the fact that your company invests my pension in XXX (因為我不喜歡你們公司將我的退休金投資在 XXX)。

這次回來台灣,我也逐漸看到 CSR 在企業間不斷地被提到,生活中也開始注意到許多不同的改變。像這次坐華航回台灣,就有收到 email 告知,可為我這趟飛行購買碳稅;而之前提到的家樂福超市,除了積極推動小農和有機產品、開賣注重動物權的奶蛋製品之外,甚至進一步將塑膠包裝改成玉米澱粉產品。又如星展銀行持續投入微電影的拍攝,用電影告訴大家不同社會企業的故事,透過真實故事的改編,帶領大家看見平凡的英雄,如何創造美好的世界,而今年更支持及贊助無家者的活動 (詳請可至”人生百味”專頁查看)。當然 CSR 不僅止於大企業,有些小公司的設立本質就是 CSR,如好日子、自備客和各式布棉月釀杯公司等。

我們消費的每一筆錢,都決定著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社會和環境,雖然有些公司的確會利用 CSR 漂綠,但不可否認的是有意願去執行這部分的企業的確需要大眾的鼓勵,也同時需要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持續關注和監督,這些計劃才會永續。有興趣了解更多的人,可以透過 CSR@天下的報導去台灣各企業的社會責任執行計劃;而台灣各大銀行每年也都會有 CSR 報告可以上網下載閱讀哦。

CSR@天下:https://csr.cw.com.tw/

* Work less, live a little *

昨天和老爺一起去朋友 Emily 和 Chris 的家作客。早上討論 organic expo 相關事宜、一起享用美味午餐、下午則陪他們一起溜狗、天南地北的聊東聊西,美好的一天就這樣結束。Emily 和 Chris 兩個人都在這個小鎮出生、長大,隨著去城市唸大學,畢業後也順勢地在 Brisbane 工作、生活了一陣子。一直到年初,他們倆受夠了都市生活,才終於下定決心回到家鄉,希望今年能順利把房子蓋好,之後就可以長期定居在這個小鎮。

Emily 和 Chris 兩人的生活模式跟我和老爺很像。Emily 是正規的自然療法老師,一週在鎮上的有機商店工作三天;Chris 主要是幫鎮上中學開校車,一個星期 20 小時,另外偶爾幫 Tom 爺爺的農場採果、作農忙,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按摩師。選擇不做正職工作的我們,閒暇之餘就是種菜、做樸門、參加社區活動和偶爾相招一起去撿垃圾、種樹。我們兩對夫妻的共同點都是工作為兼職、每個人有至少兩個專長、也都在做樸門。

這兩天看到一位樸門老師分享的文章:Much shorter working weeks needed for tackling climate crisis 減少工作週數來對抗氣候危機 ! 文章裡有清楚的說明,當每個人的工作時數少時,各個產業的碳排放量就會降低;如果再去掉通勤、工作場合及原物料生產的其他跟工作相關的排碳量,這樣的減幅可以讓氣候變遷達到一定程度的減緩。更不用提,當工作時數和工作量減少時,人們的心靈和身體也會比較健康,也間接減少醫療資源的排碳量。

聽起來好像很難? 沒有正職工作,錢從哪來? 怎麼買房? 怎麼生小孩? 怎麼有生活品質? 以樸門的角度來看,當工作時數變少、金錢來源變少時,你可以掌控自己生活各項環節的機會就變多。沒錢買菜? 自己種又沒農藥,還可以自己煮健康餐;透過農作,身體還會比較健康,間接省下部分或未來的醫藥費。當工作時間變少時,你也有時間培養另一個興趣或專長。當工作時間變少時,你也有時間多陪陪家人,一起去戶外走走、一起好好做一餐飯。雖然買房、買地在台灣也許很難實現,但租房、租地也不是不無可能。當工作時數變少,多的時間可以拿來做想要的事物時,生活品質又怎麼會不好呢?

Work less, live a little 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當初英國 Alison 教授看我為她的 English in Society 論文唸書唸得要死不活時,她很認真地跟我說:You’re not going to learn how the British society works by reading lots of books, you need to get out there and actually lives in it to know how it works! (你光看書是無法參透英國的社會到底是如何運作的,你必須要走出去真正的融入、在這個社會好好的活過一回,你才會知道英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社會!) 也因此,我放下書本,開始走出校園和小鎮上的人交朋友、漸漸地讓自己從”生活”中去學習。今天不管是少做點工作、還是少讀點書,讓自己真正的 live a little,好好的享受生活、體驗人生,何樂而不為?

老爺某年花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打造了一間樹屋;此後我們每週都會挪出時間去樹屋放鬆、看書、看星星,在忙碌之餘也要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