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設計

永安國小 可食地景改造 上

在台東,我們住在一間國小旁邊。

這是一間以蝴蝶為圖騰的國小,有著廣大美麗的校園,教室後方是一大片的樹林與草坪,流水蜿蜒其中,前方有個蓮花池,後方接著一片生態池,長著一篷篷的水蠟燭、輪傘草,以及滿滿的粉綠狐尾藻。

搬到台東之後,學校的老師曾找我一起討論,該怎麼把逐漸沼澤化的生態池清理,將淤泥挖出來,重新恢復原先生態池的樣貌。後來我們在校園中散步的過程裡,又看到了種著印度紫檀的小花園,土壤因為大量的踩踏變得硬結,花園的的空間則長滿了草,沒有在生產食物。把這兩個狀況結合在一起,我靈機一動:「不如就用淤泥來做一個可食地景小花園吧!」

這個計畫很快就得到校長的同意,我們向社區宣布這個消息,在做小花園改造的當天,晴空萬里,老師、學生、家長、社區居民、還有一些對可食地景有興趣的學員特地從台東市過來。另外還有許多社區的夥伴載著自己的工具來,說:「今天我有其他的事不能來幫忙,但這些工具可以先借大家使用。」所以我們現場十多個人力,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把趁手的工具可以用。

一開始跟大家簡單介紹這個花園做完後會長成什麼樣子,我們就分成三組開始工作了:一組去清運水草和淤泥,一組去收集落葉、乾草等可拿來當成覆蓋物的資材,最後一組則幫忙整地,以及處理要拿來圍出花園形狀的香蕉莖。

首先把生態池中滿滿的粉綠狐尾藻挖出來:這些看起來蓬蓬毛毛的植物,嫩嫩綠綠的,像極了狐狸的尾巴,是很美的景觀植物,在台灣最早是引進做為水族箱的擺設造景,但後來被隨意棄置,順著溝圳流入農田。沒有天敵的粉綠狐尾藻,像布袋蓮一樣,成為嚴重的農田外來種問題。在清除的時候,只要有像指節一樣小小一段沒有從土裡摸出來,或是拉的時候不小心用力過了頭讓根斷在土裡,只要半年的時間,他們就會重新長滿整片農田。

還記得在宜蘭接手水田的時候,光是清理粉綠狐尾藻就清了三天,而且後續只要看到一小段新的狐狸尾巴冒出頭來,就要順著摸進泥裡,務必要清理乾淨。因為印象很深刻,有片田的狐尾藻長得非常旺盛,滿滿的看不到其他生物,我們經過的時候都笑稱這是粉綠狐尾藻保護區。

後來在台北客家社大開課時,他們場地裡的生態池也被粉綠狐尾藻入侵了,所以那一堂課我也邀請學員們,共同把狐尾藻清理出來,成為我們堆肥的材料。大家是否還記得樸門的原則:把問題視為解決方法呢?透過觀察,我們知道粉綠狐尾藻是水生植物,而且吸收養分的效率很好,所以才能長得那麼快速。因此,如果我們把他們收集起來,做成堆肥,只要一、兩周不下雨,狐尾藻就會全株死掉,這些養分就會重新被釋放出來,讓我們的菜可以長得更好哦!

清理完粉綠狐尾藻,接著我們把水蠟燭、輪傘草也割下來,切成小段,準備當成最上層的覆蓋物。然後我們將池底的泥挖起來,讓生態池重新恢復原本的深度,讓池水可以重新流動。挖起來的淤泥則跟沙子、學校四處收集來的腐植質,以及窯燒批薩剩下的草木灰層層堆疊,然後大家輪流上去快樂地踩踏、跳舞、讓所有的材料能充分混合在一起,成為我們栽種作物的土壤。

我們還跟鄰近採收完的香蕉園收來了許多被鋸倒的香蕉莖,用竹子把香蕉莖固定住,讓這些香蕉莖來幫我們固定菜園的形狀。因為香蕉莖夠高,所以能很好地擋住土壤不流失,而且在菜長大的過程中,香蕉莖也很快地腐爛,成為新的腐植質,補充土壤的有機質。

台東地處熱帶,非常適合蕉科生長,所以是香蕉、芭蕉、山蕉的主要產地之一,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路邊有人在採收香蕉,但採收後的香蕉莖往往就是直接砍倒,放在走道上任其腐爛,甚至露天焚燒。在知道這個情形之後,我就一直在思考可以怎麼利用這些香蕉莖 – 大家眼中的農業廢棄物。嘗試過用香蕉莖挖洞做成育苗盆,也試著把香蕉鋸成不同的長短,排列成香草螺旋花園,效果都很好。這次我們則是要用這些香蕉莖,來排出未來要種植的菜園。

在所有的材料都到位之後,我們就先用香蕉莖排出菜園的範圍,在菜園的最下層舖上粉綠狐尾藻,期待他們在腐爛之後可以補充土壤內的有機質;接著把混合好的土壤放進菜園中,壓在狐尾藻的上方,再利用剪成小段的水蠟燭、輪傘草當成覆蓋物,蓋住所有的土壤不裸露之後,再把我們準備好的各式小苗種下去。

因為我們只有一個早上的時間,所以完成整個花園之後,大家都累瘋了,因此校長叫了一些炒飯,讓大家可以一邊用午餐,一邊聽我講解這次可食地景小花園的製作原理。我們這次用的技術是厚土法,利用落葉、枯枝、土壤、乾草、甚至是狗大便、廚餘等,一層一層堆疊起來,最後覆上土壤及覆蓋物,再進行種植,非常適合資材很多的各級學校用來進行可食地景的改造。

三個月後,我再到學校,當初還冒出頭的粉綠狐尾藻已經全部變成堆肥了;在工作坊時種下的秋葵都已結實壘壘,每一根都比我的食指還要長;芳香萬壽菊、洛神、茄子、檸檬馬鞭草、左手香,全部都長得很有朝氣、非常健康;香蕉莖已經開始分解,變成堆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而且還有新的香蕉從當初的香蕉莖上長出來,看來明年可以有新的香蕉在這裡繁衍了;印度紫檀有了新的小夥伴們的陪伴,葉子開得更茂盛,感覺更開心了。

在很久以前,校園裡的樹其實都是像龍眼、楊桃、楊梅、蓮霧、芒果、南美假櫻桃、仙桃、麵包樹等的果樹,小朋友們可以順應著季節,直接在校園裡補充身體所需要維生素和其他養分。曾幾何時,這些果樹被移出校園,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景觀植物 – 好看,但不能吃。如果我們能夠在校園裡把這些果樹、甚至是營養午餐會用到的蔬菜們種回來,一來可以保障大家吃的安全和營養;二來可以在學校經歷過食物生長的過程,這比坐在教室裡上一整天的生物課還要印象深刻;而且還能把學校本來視為麻煩的這些廢棄物,像是廚餘、落葉、雜草,重新利用,變成生產食物用的養分;更重要的是,如果可以走出教室上戶外課,好動的小朋友們一定非常開心吧!

所以,讓我們一起來說服老師,用菜菜們佔領不能吃的草坪吧!

樸門小盒子:

厚土法,在種植的時候不翻開原先的地面,而是在地面上重新以有機質、土壤層層堆疊的方式做出新的菜畦的種植方式。好處是能夠增加土壤內的有機質、減少水分蒸散、維持土壤溫溼度穩定,進而達到減少除草、減少澆水、減少施肥、減少照顧工作的目的。作法如下:

1 先把預定要種植的地面整理一下,若有雜草則不用把根拔掉,割下來放在原地即可。

2 舖上一些有機質然後澆水,像是廚餘、或布袋蓮、粉綠狐尾藻等水生外來種都很適合,這些有機質腐爛之後可以吸引蚯蚓來幫忙翻土,也可以幫我們的作物補充養分。

3 蓋上一層不透光層,如姑婆芋葉、香蕉葉、瓦楞紙板都很適合,這是為了要避免下層的雜草遇光之後又重新長起來。

4 再放上一層約5~10公分厚的土壤,這一層土壤是用來種植我們的菜苗用的。

5 最後在土壤上方蓋上一層厚厚的覆蓋物,可以是稻草、椰纖、落葉、木屑,這些覆蓋物可以保護我們的土壤,不會忽冷忽熱,忽乾忽溼。6 最後挖洞種上小苗,再充分澆水。之後照顧只要每3~5天再澆一次水就可以囉。
(by Parama 樸谷工坊,初登於地球公民 365 雜誌)


今年這種嚴峻的燥熱氣候,除了之前介紹的毛細植床 (wicking bed) 讓我們還得以種出部份蔬菜之外,另一個產量也算高的就是堆木植床 (Hügelkultur) 了。

Hügelkultur 起源來自於德國和東歐,基本作法就是在選好的土地上,將任何收集到的枯木、樹幹、樹枝、落葉等,依大小由下往上堆,堆成一個小山丘;在堆疊的過程裡,可以將堆肥交錯灑在每一層之中,完成後在最上方鋪上一些表土再加以覆蓋,就可以種下作物囉。

我們家這個 Hügelkultur 植床目前進入第三年的生命期 ;一般來說,Hügelkultur 植床約每 5~6 年就會因肥沃度逐年流失,而需重建。第一年什麼都沒種,我們建好後就放著不管它;一直到去年老爺將滴灌系統和支架做好,我才開始種蕃茄。而今年,除了蕃茄、九層塔之外,我還交錯種了兩個不同品種的小黃瓜,沒想到小黃瓜和蕃茄的產量都不錯,可見 Hügelkultur 堆木植床的保濕力搭配上定時的滴灌系統,確實可讓這些作物在炎熱的天氣裡保有生產力 !

不過說真的,我們家目前就只有這個堆木植床,園區裡的枯樹、枯木是很多沒錯,但要特地將它們從第四、第五區移動到靠近屋子的活動範圍之內,實在是有點累人…加上近年來,老爺都選擇將附近的枯樹、樹枝做成 bio-char (生物碳),用在梯田區提升地力,我們也就不再多建這些 Hügelkultur。

但是有興趣、家裡又有上述材料的朋友們,可以試著堆建一個 Hügelkultur 來種看看哦 🙂

這週的重點是將一噸的堆肥施放在需要的區域;目前我們主要的圓形花圃有五個需要整理,我們使用的方法有兩種:

1. All cleaning:將冬季作物和雜草割下(不要整株拔起,割下後的作物可以餵羊,留在土裡的根可以餵養土壤),把堆肥放上花圃,用花叉慢慢地將堆肥和土壤混合均勻即可。這樣的方法可以避免翻土過度,讓土壤裡的各式生物不會過度曝曬在陽光下。完成後再把覆蓋物鋪好,等上兩、三個星期讓土壤和堆肥靜置再種植就好。

2. Top-dressing:將過季的作物割除,留下想要的作物,把堆肥均勻地鋪在空出的空間,不需過度的混合,再鋪上覆蓋物即可。Top-dressing 跟 All cleaning 比較起來,花的時間較少,等待的時間也較少,基本上一、兩天後就可以將空出的花圃用春季的作物補滿。

此季我們也改變建立新花圃的模式。以往的方法都是將花圃建高(像圓形花圃那樣),但旱災之後我們發現園區的土壤似乎像被烤乾一樣,吸不了水… 除非下超過 30 毫米以上的雨,不然土壤根本抓不住水氣。因此今年的模式變成 trench 溝渠,我們把想要種植的區塊挖出長長的溝渠,將挖出的土混入大量的蚯蚓堆肥和有機堆肥,再填回溝渠,但填的高度比兩旁的土地低個 3 公分,這樣一來我們澆水時,水分不會跑掉而可以確實地被溝渠裡的土壤吸收。目前第一條溝渠(也就是之前種的豆子)裡的作物都生長良好,後續的幾條溝渠也都不錯,希望新的模式能確保我們今年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