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積水溝渠


十月真是一個神奇的月份,從月初開始就持續不斷地大小雨一直下,讓我們卯起勁來種種種,同時間也逐漸緩解我們水庫、水池缺水的現象,前兩天老爺還說這兩週的雨幫了我們大忙,但若要所有水池、水壩蓄水量上升,就非得來一場大雷雨不可。話才說畢,昨天下午真的來了場雷雨,聽著雷打在我們家山頭的轟轟聲,還真有點嚇人…

這場不到一小時的雷雨為我們帶來了 61 毫升的驚人雨量 ! 平常感覺沒有什麼作用的集水渠,此時便派上用場。集水渠在樸門裡非常常被提到,有些人甚至會有 ”有集水渠才是樸門象徵 “ 的一種根深蒂固的印象。 集水渠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集水的區域,通常會在等高線上開挖,將土壤一端挖起、堆疊在土壤另一方,形成一高一低的景觀;前方低的區域做為集水渠,後方高出的土壤帶有兩倍的表土,更適合耕種。集水渠的第二個作用是有效減緩水量的沖刷,試想大量雨水瞬間降落在一個斜陂時,水流通常會快速沖刷土壤、急速往低處流,往往會對土地造成破壞;但若此斜陂有做集水渠道,則可透過這些渠道,引導水流進溝裡,進而達到減緩水流速度、降低沖刷的目的。而集水渠最大的作用則是讓雨水停留在土地上的時間變長,讓土壤可以慢慢吸收水分。同樣試想:大量雨水瞬間落在一塊土地上,若沒有任何的障礙物時,雨水就會直接往低點流;若是利用集水渠道將水擋在低窪區,就可以讓位於高處的土壤慢慢吸收水分,也更有效率的將水儲存在土地裡。

雖然前兩週已經下了不少雨,但因為整個冬天的乾旱,我們前幾天在種植時,還是有發現一些地點的土壤是只有表層的 5~10 公分左右是濕的,往下挖就又是乾土…但透過集水渠道的幫助,讓昨天雷雨帶來的水分緩慢地滲進土層裡,幫我們園區裡的所有植物解渴 !

P.S. 在打字的同時,又下了一場雷雨,再次進帳近 50 毫升的雨量,今年的灌溉水已飽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