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

前幾天有位版友問我:她的一位朋友認為,住在水源充沛的地區,為什麼要節約用水呢? 這些省下來的水,也不會對旱區有幫助啊。

我的解讀是:即使現在住在水源充沛的地區,也不表示未來不會受到水情的影響,不過這個問題可以分幾個面向來討論。首先,受到地球暖化的影響,全球水資源的循環也會受到影響,讓水氣的分佈更難預測、也更不平均。畢竟地球一受熱,地表就有愈多水氣被蒸發送到大氣中循環,這些比往常多出的水氣加上海洋受熱蒸發的水氣,都間接讓大氣濕度過高,使得颱風、颶風比往年來得更強大,也更容易造成洪水和水災。這邊有篇報導可以參考: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1/dec/15/climate-change-rainfall

因此,這就牽扯到下個問題,原本就水氣充足的地區,愈到洪水和水災時,有辦法有效地收集突然過多的水資源嗎? 答案通常是沒辦法,當然每個國家的集水系統不同,我無法以偏概全的說通通不可行,但若以台灣來說,即使年降雨量高達 2000 多毫米,台灣的水資源並不如大家所想的豐沛,造成原因從:台灣地形、環境汙染、都市效應等都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http://web.fg.tp.edu.tw/~earth/learn/water/water8.htm

此外,有許多水資源充足的地區所興建的水庫存水率都不如旱區水庫的存水率高。原理很簡單,在旱區因為水源不足,或下雨的時間短暫,因此會希望在雨水來時,都儘可能把每滴水都接起來,所以會把水庫蓋得比較大。而大家都認為水源充足的地方不會缺水,那為什麼要蓋大水庫來多存可能會多出的水呢? 可想見,如果氣候持續惡劣下去,原本單純的下雨都轉變成豪雨、洪水,而在水資源充足區的收水力不足、或雨水來得又急又快時,根本就不可能有效地收集水源,所以即使有下雨都還是可能造成水荒的。而另一個層面則是,住在水源充足區的居民們跟住旱區的居民比起來,回收水資源的觀念較不足、也較為浪費,因此一旦一陣子沒下雨,居民用水習慣持續,鎮公所又沒有隨時監控水庫的蓄水量時,水情比旱區更容易來得吃緊。

總的來說,以台灣這樣水氣充沛的海島跟 Brisbane 這種靠海的城市,原則上來說水氣都應該超級豐沛、供水應該沒問題,但台灣 2015 年的旱災跟 Brisbane 2008 的旱災,都是水國水都也會有旱災的好例子。

雖然我們現在省下的水,可能無法即時解決其他旱區的水荒 (但這也很難說,因為目前澳洲很多缺水的小鎮都先從鄰近水庫先送水,一旦鄰近水庫的水用完,就一定會再往外尋找水源,旱災持續下去,難保不會動用到水源豐沛區的水庫),但隨著氣候變遷如此迅速,即使我們現在住在水源充足的地區,並不表示我們可以一輩子不用為水煩惱,而現在就好好養成珍惜水資源的習慣,也可以讓自己在更壞的時刻來臨前做好準備啊。